辽宁省营口大石桥市“镁”名远扬
辽宁营口大石桥市从粗加工到科技赋能,进而锚定镁制品加工基地目标,不断打造行业和产业“升级版”。
近年来,“依镁而立,因镁而兴”的大石桥市依托资源优势,先后与辽宁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14家高校院所建立全面科技合作关系,252家镁质材料企业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及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技术协作关系。一系列科技合作项目的实施,加快了大石桥市镁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让镁产业由粗加工逐步走上精细加工、多元化发展道路,实现从规模优势向科技优势的转变。
镁制品成型生产车间
科技赋能让大石桥市的镁产业走上高端化、产业化的发展“快车道”。目前,全市已创建技术企业31家,建立镁质材料科研机构36个,其中省级技术研究中心7个。在已开发的产品中,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5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优秀新产品奖,其中国际领先19项,国内领先39项,镁质耐火材料制品、硫酸镁肥、电工级氧化镁技术为国际领先,产量均为全国前列。大石桥市也因此成为国家镁产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镁质材料产业化基地、全国镁质耐火材料生产和出口基地、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中国镁都”。
镁制品自动化生产线
针对原有镁产业分散式、粗放型生产破坏生态环境的实际,近两年,大石桥市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进行环保整治,不断加强自身环保升级、改造,让镁真正成为绿色金属。
大石桥市聘请辽宁科技大学专家团队,对全市涉镁炉窑进行全面排查、逐一鉴定,彻底淘汰18立方米及以下轻烧反射窑、40立方米及以下重烧镁砂竖窑。对环保不达标、手续不全、精细化管理不到位的企业实施分类断电关停,累计关停企业277家,累计核减产能578万吨,压缩“三镁”原材料产能达41.5%。
按照“淘汰一批、升级一批、兼并一批”的原则,大石桥市从三个层级指导企业转型升级,兼并重组,通过完善和提升矿石浮选技术水平等,加强低品位菱镁矿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减少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实现了从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